2013年1月30日 星期三

雪梨之三 1/29,2013 關於澳洲煙火的一些感想

跟大家稍微聊一下澳洲煙火的事情
1/26是澳洲節 反正就又再放了一次amazing的煙火就是了
我在思考為什麼澳洲做得到台灣做不到,因為煙火設計只要外包就好了 有甚麼難得,台灣不會沒錢 反正都欠這麼多錢了
我的結論是"因為台灣人的貪污太嚴重了"
貪汙太嚴重這個問題會導致怎麼樣的政策都會被大打折扣
譬如說這個煙火案好了,是一個需要很多不同單位,政府單位跟民間公司彼此互相配合交流資訊的重要案子,發包 設計 演練 執行。
按照澳洲人做事情的個性,照實說,我覺得他們與我們不同的地方就是,
他們不會搶工作做,如果被分配到太多工作會抱怨會反映,但是被分配到的工作一定是盡心盡力完成,他們不會想挑戰自己,但是會很重視品質跟成果。
包括這種需要各單位互相協調配合的工作,需要各單位盡心盡力的把分內工作完成。歐洲白人,當然也不能說全部或大部分,但是是比較起來的較高比例,重視合作,即使是陌生的同事,也互相信賴,反正就是做好本分就是了,於是他們輕鬆的完成大工程,因為一百個人就是一百個人的工作成果。
再來輪到華人了(台灣人不算中國大陸的人,但是是華人的一支),首先這種工作一分配出來大家會開始替自己打算,怎麼樣爭取功勞跟推諉爛工作,獲得發包權的人會想辦法撈油水,賄絡獲得發包權的廠商當然會想辦法偷工減料。開始合作之後會把大部分的時間拿來找退路,敷衍問題,有成果就好,不為想做得盡力,當然口頭功夫不能少,做人要圓滑。
結果做三分事,七分內鬥跟撈油水。實際成本一百萬,帳面成本一千萬。每個人都做得辛辛苦苦,怨聲載道,因為大部分的工作是對成果沒有直接幫助的。大家沒有相同的目標,成果當然差很多。
我都在想101的煙火經費這麼多,一分多鐘炸完大家就回家了,每次跨年每次空虛。
澳洲我不知道經費多少,但是煙火每次都十幾二十分鐘,搭配環繞音樂,動人的演說,煙霧與光束的搭配,煙火與音樂的組合感動人心。
哀傷啊~如果真的民族性是原因的話,那按照"文明之網"作者的說法,要解決這個問題只有做時光機到明朝,讓中國的人民使用"重耕犁型",重新學習合作跟信任才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了。
以上,感謝看倌的閱讀,睡覺前的碎碎念。

2013年1月21日 星期一

達爾文記述 之三 關於背包客

        背包客可以拿來說是一般住青年旅館,一待好幾週的這些省錢作深度旅行的遊客,但也可以說是有Working Holiday Visa的那些遊客,可以打工可以遊學,就是獲得合法居留可以作"what ever you want"的這些人。
        也許澳洲可以說是,最多以 WHV方式成為背包客來拜訪的國家中,最多的一個吧!或許可以說講到WHV,大部分的人第一個想到的通常都是澳洲。應該是因為澳洲的打工薪水比較高,也因為富含天然資源而有很多工作機會,再加上澳洲有很多地方可以玩跟遊覽觀光,於是成為了背包客的天堂。
        各國的背包客裡我碰到比較多的國籍,當然台灣不用講,一撈一大把(就跟新聞講的一樣),韓國人,愛爾蘭人,法國,德國,瑞典,日本(不過阿本啊觀光跟遊學的比例比較高點)。雖然達爾文的城市不算很大很有特色,但達爾文有特殊的風土民情跟"很不錯"的天氣,最重要的一點是因為地區偏遠,特別缺工,所以薪水相較其他各州首都,薪水相較之下是高的,因此而吸引了許多慕名而來的韓國人台灣人跟其他各國的背包客。達爾文背包客的比例高到一種嚇人的地步,在城市中隨便抓一個年輕人來可能都是持WHV的。
        再加上達爾文歡迎新移民,因此這邊是一個可以只要有心,可以跟很多國的人交流的好地方。
        不過也有一個有趣的現像,其實也不只是台灣人,只是因為我是台灣人所以會比較看得出來吧!很多人來到澳洲是有同語系的族群效應的,譬如說韓國人住在一起,台灣人住在一起,彼此間互相介紹工作,工作環境也都是同語系的,所以過了很長一段時間語言沒甚麼進步。我發現雪梨的泰國人也是有同樣的狀況(因為我現在住的share house大部分是泰國人)。因而創造了另一種型態,定居型的背包客。聽說有些人就真的只是來達爾文,加二簽在同個地方待了兩年,帶了好幾萬的澳幣回台灣,真是令人難以置信,但是確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2013年1月18日 星期五

first day in Sydney

結果今天花了不少的時間在折騰房間,一個個的比價後來還是選擇了泰國人承租的房間了。
雪梨真是一個令人驚艷的城市,比台北還要高聳很多的大樓中,夾雜著跟新竹火車站很像的建築,就很像在信義區中放幾個新竹火車站,再丟幾個熱鬧辦趴的bar跟有著東亞東南亞各國文字的餐廳 超市全部雜燴在一起,喔對!還有莫名奇妙出現的觀光巴士跟輕軌列車,這就是我對雪梨的第一印象。
黃種人的臉孔出現很多,感覺看到最多的是年輕的泰國跟韓國移民,當然中國也是,不意外。或許是因為很多的外來移民,讓這個城市顯得很年輕;很多的不同人種,製造一種多元;而且這裡非白人面孔的人,也都講得一口標準的英文,讓我開始懷疑是不是有英文不夠好是會被踢出雪梨的潛規則。
亞洲超市賣得很多東西都不比超商貴或甚至比較便宜,在達爾文 絕代雙驕 耀眼雙星的Woolworth跟Coles在雪梨很沒有存在感,害我找了老半天,因為我要買吐司跟牛奶~~
中午熱到42度,還好因為氣候乾燥所以沒那麼難過,但可以感覺得到九月初我剛來達爾文時候的那種喉嚨灼燒感,晚上的時候卻刮大風,雖然涼爽但有時候又冷又強令人有點難過。

晚上吃了一頓好久沒吃到的牛凍(井中間一個洞,不知道怎麼注音出來)飯,6.9 only,在達爾文很難看到一頓飯是小於10元的,而且是好好弄的一頓飯。

反正第一天到雪梨就是亂走亂走,感受一下雪梨人急躁又紛亂的生活。

雪梨 第一日

結果今天花了不少的時間在折騰房間,一個個的比價後來還是選擇了泰國人承租的房間了。
雪梨真是一個令人驚艷的城市,比台北還要高聳很多的大樓中,夾雜著跟新竹火車站很像的建築,就很像在信義區中放幾個新竹火車站,再丟幾個熱鬧辦趴的bar跟有著東亞東南亞各國文字的餐廳 超市全部雜燴在一起,喔對!還有莫名奇妙出現的觀光巴士跟輕軌列車,這就是我對雪梨的第一印象。
黃種人的臉孔出現很多,感覺看到最多的是年輕的泰國跟韓國移民,當然中國也是,不意外。或許是因為很多的外來移民,讓這個城市顯得很年輕;很多的不同人種,製造一種多元;而且這裡非白人面孔的人,也都講得一口標準的英文,讓我開始懷疑是不是有英文不夠好是會被踢出雪梨的潛規則。
亞洲超市賣得很多東西都不比超商貴或甚至比較便宜,在達爾文 絕代雙驕 耀眼雙星的Woolworth跟Coles在雪梨很沒有存在感,害我找了老半天,因為我要買吐司跟牛奶~~
中午熱到42度,還好因為氣候乾燥所以沒那麼難過,但可以感覺得到九月初我剛來達爾文時候的那種喉嚨灼燒感,晚上的時候卻刮大風,雖然涼爽但有時候又冷又強令人有點難過。
晚上吃了一頓好久沒吃到的牛凍(井中間一個洞,不知道怎麼注音出來)飯,6.9 only,在達爾文很難看到一頓飯是小於10元的,而且是好好弄的一頓飯。
反正第一天到雪梨就是亂走亂走,感受一下雪梨人急躁又紛亂的生活。

2013年1月11日 星期五

達爾文(城市) 概述 之二


        Darwin的種族很多元化,這應該算是我第一件覺得很印象深刻的事情,細數Darwin的社群可以分成幾種,依我印象中的由多到少。

        
菲律賓移民,因為菲律賓本國的收入低嗎?真的很多,不過感覺起來跟我們台灣看到的菲律賓人氣質不太一樣,其實我有問過我在洗衣廠碰到的一個菲律賓大叔,他的說法是,不是每個人都可以來澳洲工作的,沒辦法的人就只好去台灣了。至於這個差別我猜應該還是錢吧!
        
印度移民,印度近年移往澳洲的人數大增,在離台前我看到的新聞是說移入澳洲的移民,印度首度超過中國。
        中國移民,跟印度人是全世界到處移民的大宗,幾乎有新移民的地方都會看到中國人跟印度人。這邊的中國移民大部分是白澳政策結束後來的,保留了三大特色:仇日、簡體字、台灣是中國的,但其實在清朝末年有一群來挖礦的華人,他們在這邊三四代之後,有一些混血,幾乎不會講中文,對於中國大陸是共產黨還是國民黨沒有特別關心;不過在市區的中國廟跟華人街遺址都是由當時的華人所建立的,在新進中國移民越來越多的情況下,若歸類為中國移民就成為少數族群,基本上不容易碰到。要不是我曾經參加過ㄧ次他們的中秋晚會(非常厲害跟保留傳統,會讓人想起黃飛鴻的舞龍舞獅) ,我可能就沒機會碰到這群傳說中的人了。
        東帝汶移民,因為1975年印尼在葡萄牙人放棄殖民統治之後,印尼迅速入侵東帝汶,製造了很多難民,因為地理上很近,於是很多人就來到澳洲了,其中有很多是東帝汶的華人,說的是跟我說的已經很不太一樣的客家話,倒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這些華人許多當初在東帝汶因為勤奮努力跟卑鄙狡猾的華人特性,成為需要雇用守衛的有錢人,在動亂之後逃到澳洲歸零,又有不少重新建立起可觀的事業,這些華人移民也真是太厲害了。
        澳洲原住民,俗稱阿寶(Abo),來自於Aboriginal這個字的簡稱,擁有跟全世界的弱勢原住民類似的特色,如消極的喝酒打老婆成為社會問題,積極的努力發揚原住民文化並設法在白人主導的社會中分一杯羹,但卻擁有幾乎算是全世界原住民中最好的福利(工作保留名額)跟補助(住房 福利金)。只是在北領達爾文(英文寫作Darwin NT)這裡大部分看到的是前者,將一個月一次的福利金在Casino一擲千金(白人給的錢最後還是給白人賺走),使達爾文的Casino業績相當不錯,或者買酒整天在喝,很少看到有清醒的原住民。醉酒的狀態對原住民來說是一種可以與自然神跟祖靈溝通的狀態,類似起乩。醉酒了就在草地上躺著,很少洗澡製造味道,然後坐公車跟司機吵架,這種事情整天發生,習以為常。很多人說,又是阿寶的味道,指得就是這種少有洗澡的味道。

        
英國移民,通常我們所稱的狹義的 “Aussie(OZ)” (我記得Gundam W的反派黨派也叫這個名字,但其實OZ就是澳洲人的意思),跟美國一樣,其他歐洲的移民都會溶進來講英文,所以看起來金髮碧眼的其實有可能是法國人 德國人 俄國人都有可能;不過其實英國移民本身也不是真的那麼同質,譬如說蘇格蘭、威爾斯、愛爾蘭,彼此之間也會互相嘲笑腔調或用語,就有聽過ㄧ個大叔他說他是蘇格蘭後代,他在笑澳洲首相(Prime Minister) Julian Gillart 的英文他常常聽不懂。
        澳大利亞(Australia) 這個名字來自於歐洲大航海時代時傳說的南方大陸,在方位判定還不是真的那麼精準的時候,探索南方大陸成為很多船難的原因之一,但在理性比感性多很多的庫克船長有計畫性的探索並宣布英國殖民澳洲之後,澳洲的移民就幾乎大部分都來自於英國了,並且沒有像美州那樣有甚麼爭奪殖民地的戰爭跟殖民地的獨立戰爭之類的。不過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地廣人稀的新天地的關係,將英國人的野性潛能給釋放出來,造就我們今天所認識的不太同於英國人的澳洲白人。

    

2013年1月8日 星期二

達爾文(城市) 概述 之一

右圖是被1974年的崔西颱風整個摧毀過後,重新建設的Darwin週邊 社區規畫圖,偷拍自Fannie Bay的博物館。

位於澳洲大陸北部的重要城市,Darwin是一個讓人驚訝的小城市,做為一個州等級(算是領地)的首都,人口只有十幾萬人真是讓人驚訝(跟我家鄉竹東鎮一樣多啊!),但更讓人驚訝的是這邊的人口國籍複雜度,可以說是整個澳洲的小縮影。

先說到Darwin的名字由來,就是跟我們所知道的那個提出"天演論"改變整個世界的那個Charles Darwin有關係。由來自當初Darwin做研究時搭的那艘小獵犬號的船長某某上尉奉命在此地駐扎建立港口,必須由他來作命名(在當時可是大家都搶著作的差事),於是以他的知名好朋友"Darwin"來作命名。其實澳洲的所有各大城市都是以19世紀的大英帝國知名人物來作命名的,有趣的是,到了如今,這些人物已經沒有人記得他們是幹嘛的!但只有達爾文,有念過國中理化一定知道的嘛(有人曾經討論過科學人物的知名度遠遠長過政治人物)!雖然人物達爾文依然知名,但城市達爾文可能反而比較少人知道了(沒有要移民跟打工的話)。


在達爾文市政廳的附近就有象徵達爾文跟他演化論的一個有趣雕像群。
中間的是改變世界與人類思考方式的Charles Darwin 爵士半身銅像。


環繞著他的是他作筆記的小鳥們,站在林立的鐘上,在某些時候,鐘會響,有種在提示著我們甚麼事情的樣子,非常棒的一個地方,只是大部分人通常都只是經過而已吧!因為我太無聊所以注意到了。

























近況閒聊

因為澳門老大蘇準博士的使用"Blogger",讓我也好奇的來使用一下,let's try it
來聊聊最近好了。

在西曆2013的年初,小城市 Darwin很明顯得讓人感覺到居民變少了,讓人猜想應該是有不少的人跑去別的城市過年了吧!畢竟這是一個很多新移民的小城市。

最近我唯一的工作洗衣廠工作量變成非常的少,被連續放了好幾次的無薪假,雖然說本來洗衣廠的工作時間就是輕鬆愉快了,在這樣子的大放假之後,變得更加的悠閒,於是我的存款數字變的停滯,我電腦中的電影被登記為已看過的部分卻快速的成長。

細數一下這幾天看完的電影:
尼可拉斯凱吉的火柴人
七宗罪(再看一次)
哥倫布1492
挪威的森林
My Way 我的征途
怒海爭鋒 極地遠征

另外還有美劇:The Big Ben Theory(生活大爆炸)的很多集。

比較起來,電影會比較需要正襟危坐,看完通常會需要一小段時間來思考電影裡的隱喻與表達的東西,有時候看完會覺得因此而獲得了一點收穫。
電視劇則比較輕鬆,生活大爆炸確實是一部很好笑又放鬆(最近已經放鬆的不能再鬆了)的電視劇。

偶爾也稍微思考一下自己未來的方向,思考的會過於悲觀。但想想其實也不用真的太過於嚴肅,這並不是一個只有唯一最好解答的人生課題,雖然只有一次答題的機會,但如果太過嚴肅,就沒辦法享受答題的過程了;但也不能太過輕鬆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