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聖誕節應該要放假

在美好的聖誕節卻還需要上班這件事情是一件令人作嘔的事情。
甚至我今天早上作夢居然夢到今天因為是聖誕節所以不用上班,
於是夢醒之時,只剩憂愁。
在我騎車(蘇軾有云:廁上、枕上、馬上)之時,我不斷的為
不應該上這麼多班這件事情羅織辯護的論點,
同時也為台灣這麼多班要上這件事情痛徹心扉。
我必須要,作為後代子民的先人們,大聲疾呼,
不懂得放假的重要,是錯的!

前天,在電視裡看到,工商理事會的會長說:
"政府不應該讓人民放這麼多假,每多放一天假,GDP就會減少0.2xx %…"
作為ㄧ般人如果看到這段話可能會不假思索的去認同他,ㄟ,對捏!
看到這邊,真的很訝異為什麼貴為會長卻會發這麼天大的謬論。

作為西太平洋島鍊的一個小島的國民,應該要多去觀察各國情況,讀讀情報,
才不會被其他人所誤…  整體來說,假放越多的國家,人均GDP越高
http://news.qq.com/bigdata/42.htm
雖然不是絕對,但這是一個趨勢,且待我簡潔扼要的娓娓道來。

不假思索的工作,這是屬於舊時代的大量製造的工作方式了,
新時代的工作,白領的職位越來越多,原因是因為工作越來越需要思考、決策、創造、溝通。
藉由越多的創造工作,提高更多的產值,作出越好的東西,而不是越多的東西,那是舊時代的事物了。
但創造力會枯竭,工作心情會變差,人與人溝通會有摩擦,會有壓力;人類的思考有鈍化的危險性。
因此,人需要休息。

越多的創造之後,需要越多的休息,並非只是待作不動的看電視或睡懶覺叫做休息,
與人在工作以外的互動社交,從事喜歡的興趣,發洩壓力協調身體肌肉的運動,都是休息。
所以英文的”Re-Creation”,如此的簡潔扼要,清楚明瞭。
休息時,將人從工作中抽離開來,靈機一動於是將工作上的瓶頸迎刃而解,這種例子所在多有,比比皆是。
或者,人休息夠了,會想從事有創造力的事情,想將事情做個推動,於是想開始上班,
這個時後,人的工作會讓表現變得更好。
如果你想說更高的效率,那又是落入舊時代的思考方式了。
人的創造工作,並不是單純的以數字來做衡量,而是一種藝術,將事情做出更好的完成,
是一種匠人的精神,如果說"效率",就會想到用最短的時間,作最多的事情,而不是把事情做得更好更妥當。

當小提琴超過了兩萬塊,只要再稍微好一點點,讓音樂人聽出了錮中之妙,就可以賣到一百萬。
賓士車以經很好了,但重視休息,以美食文明的義大利人打造的法拉利車是車中的極品。
台灣生產的工業器材品質可以說不錯,但每年都在旅行的德國人做出來的工業品,耐用度跟價格都可以高非常多。
當手機APP如雨後春筍出現的時候,向來不加班,工作跟休息一樣重要的芬蘭人,創造了經典的憤怒鳥。

休息一下,把事情做得更好;旅行一下,藉由國外或山林的氣息讓我們想出事情解決意想不到的新方法;
而不是因為事情做不完而勉強自己把事情草草的作了一個結束,事情做完了,然後呢?問題,真的解決了嗎?

我想說的是,歐洲人通常只念到大學,一堆人只有高中畢業,我們台灣人很多是研究所畢業,
都一樣有幾乎百分百的識字率,我們一樣有豐厚的歷史文化作為文明的根基並且也互相交流。
不去比人均GDP跟物價了,有目共睹的,一樣製造,台灣只能賺薄利多銷。
如果要說因為他們工業革命發生的早,那作為工業革命邊陲的北歐,人均GDP更是台灣的三到五倍。
(我最痛恨的是政府居然拿台灣物價低來說嘴,因為之前的食安問題證明他們引以自豪的便宜食物並沒有辦法給我們安心,
沒有真正的物廉價美,然後重新使用安心的食材之後,果然物價就開始飛漲的反應他們真實的價值了)

結論:不要再自欺欺人了,希望憲法趕快改一改,讓我們有多一點假可以重新獲得創造力吧!想到聖誕節要上班就很嘔,
           另外如果再次聽到有人說:"多放假GDP會減少",請用力、大力的給他吐槽下去,台灣不需要更多的是事而非。

備注:這篇文章畢竟是有點偏頗,因為其實原因也不是只有這一個,但是請原諒因為我的憤慨把這個原因放得很大,哈哈。

2013年12月23日 星期一

重談古老的道德觀

仁者無敵

並不只是向功利主義挑戰,而是向主宰了兩個世紀的資本主義作挑戰。重新取得舊的平衡。

2013年12月22日 星期日

黑洞頻率

寒冷的週日下午不想出門,打開風X軟體尋找一個好看的電影來成就完美的下午,
因為覺得風X的評價分數還算準所以從高到低排列,挑到了這部電影,
雖然片名不是很吸引人但描述是以"蝴蝶效應"類比於是就引起我的興趣點了開來。


剛開始看畫面,還真的有點失望,因為沒想到以經是這麼舊的電影了(2000),
不過還好我耐著性子繼續看了下去,果然讓我獲得了大滿足。

==========防雷頁開始

一開始打火英雄的場景真的讓我有美國英雄主義的感覺。
後來的莫名其妙切到三十年之後讓我有點點納悶。
但後來突然將三十年之間的無線電可以做連絡,
父子可以藉由無線電溝通真的是蠻有趣的。
後來發現可以藉由無線電來交流情報,藉此改變父親早死的命運;
而且還真的成功了,讓我非常的訝異。
因為習慣了東方文化中總是有一種無法扭轉命運的通俗劇情,
因此我覺得這一部一定是走一樣的老套,最後一定是悲劇收場。
結果我錯了,父親活下來結果母親死了,果然...
但這時電影也才演到一半啊~ 看來還有伏筆。

看到後來讓人非常的緊張,似乎覺得難道要這樣放棄了嗎?
但到了後來解救了男主角的居然是...

讓人非常的感動,果然天倫之樂才是最棒的美好結局啊!

總結:
這一部電影結合了  科幻 懸疑 溫馨,又有美國式的樂觀英雄主義;
相當適合闔家一起觀賞,雖然小朋友可能會看不懂部份的劇情就是了。

2013年12月13日 星期五

日月明教有感

The more u wanna control, the more we r losing control.
說起來也是風涼話。
說起來也只是被臺灣一月一主題的壞習慣給影響。
日月明功這個新聞真是讓人心痛。大部分的邪教,一開始都是一些受傷的人彼此在互相療傷,彼此藉由宗教獲得了平靜。直到有天有某個人發現了可以藉由宗教控制其他人,開始自我膨脹,開始為了滿足日益成長的控制欲,人變成偏激,宗教也開始走樣。
一群受傷的人折磨另一群苦難的人,何苦來哉。

趕快多破獲一些邪教吧!不只是對於被磨難的人們,也為了那些被惡念所控制的人。

如果那些人可以持續的重新檢視建立宗教的初心,也許就不會變成邪教了吧!

2013年12月8日 星期日

"道德課"(Ethical Intellgence) 讀後感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是,或者也可以說這本書的特色,構成我買這本書的原因。
以往的"道德"這個詞是帶有譴責的意味,並且去限制可以做的行為。
這本道德課是正面的,告訴我們道德思考怎麼來幫助做出最好的決定,並作實務面的應用。
"道德"不是表面上的限制我們無法為所欲為,而是在面臨抉擇的時候跳出來協助我們去做選擇,獲得幸福的人生。

就某種角度來說,這本書跟我之前剛看完的"快,不能解決問題"跟"Less is more"可以互相呼應,所以野可以說是"提供另外一種與當代主流思想相悖的角度去思考,去調整價值觀"的第三部曲;同時其實也很大的去幫住了我,當思考上碰到了一些說不出的厭惡的時候,可以去做理解、然後闡明的方法。

這本書的作者是Bruce Weinstein,是一名道德學的學者,並由於把這個哲學的分支闡述的很生活,因此也成為了一個"管理"層面的演說家,跟Bloomberg的節目主持人。
譯者是侯秀琴,侯算是蠻有名的,同時也是很優秀的譯者,這本書看的時候非常的舒服,感謝她。

首先是作者歸納了道德思考的五個原則:
1. 減少傷害,也包括了積極面的避免傷害跟把傷害降到最低。
2. 將情況變得更好。
3. 尊重他人,因此須盡可能的保持誠信。
4. 公道;因為對這個字比較沒感覺,如果是原字"Justice"的意思,即"合理","應得的"的意思,我是比較容易理解。
5. "愛"人。

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如面對背叛;或者小事件如運動、飲食等等,都可以用以上的所有原則來做套用,彼此之間會有互相衝突,這也是每個人會有不同選擇,跟彼此間可以辯論的原因。
但是把這幾個原則來作一一的套用,重新檢視,就可以做適度的修正自己的選擇並且對自己的選擇更有信心。我想這就是這本書最大的幫助。

另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道德不只是利他損己,而是利己利人;先讓自己能夠有好的狀態,才有能耐去幫助其他的人,這個是這本書一再強調,但一直是被主流價值觀所忽略的。
用道德的角度跟方法來作思考,探尋我們與工作跟生活之間的"正確"的處理,才比較不會被社會上許許多多的似是而非的各種各是說法給混淆跟困擾。

總之,這本書讓我受益良多,我誠摯的推薦這本書給所有希望探詢解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