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雖然不是一個超大的城市,但是是一個很早期台灣移民建立的城市,所以有不少古蹟。
隨便走走就可以看到一個古色古香充滿古意的建築,但如果是帶著超期待的心情來看可能會感到失望。
那些古老的建築通常都很小,因為早期的台灣是新開墾之地,大家都不太有錢,懷著被獵頭的心理壓力先蓋個小廟安安心,眼看坐穩了才還願蓋成廟。
雖說小是小,但是那些真的充滿著古意的磚瓦,還有如果想像力豐富幻想著幾百年前的祖先們在這邊穿梭的景象,也是蠻有意思的。
藝術的成分我覺得是三個層面的聯集,單純的美,情感的傳達,跟共同記憶的再現。
古蹟就是可以讓人去懷念著以往的故事,紀念著某種東西,如果還是能有功能的話更好的這種存在。
然後我也繞去一直沒有去過(或者太小忘記了)的彰化大佛。
日本奈良東大寺的大佛因為是木雕的,而且當時有瘟疫又有內亂,幾經挫折,經歷了好幾十年才蓋完,因此象徵了跨越了很大的阻礙。
在興建技術好上不少的二十世紀,因為想做為一個地標所以興蓋的八卦山大佛相較起來是簡單多了,或許障礙是沒有跨越那麼大,但是作為一個讓人心靈平靜的大佛,是具有同樣功效的。
(天皇對吉備真備說:我夢見了大佛,我想如果能興建一個大佛,應該可以安撫眾生騷動的心吧!__from 之前看的日劇 大佛開眼)
偶爾還是會覺得,一個印度人可以在華人世界裡有這麼多的雕像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另外大佛旁的石獅子越看越眼熟,才發現原來跟新埔義民廟的石獅子很像是同一款的,細看才發現原來是吳火獅送的,難怪難怪。
![]() |
大佛旁的獅子 |
![]() |
義民廟前的獅子 |
![]() |
吳火獅 敬贈 |
另外,也在八卦山入山口發現了一個還蠻新的乙未1895博物館,毫無疑問的,作為乙未戰爭中最大的一戰是蠻值得紀念的。
但前幾天看了有關二二八的故事,兩相比較之下真是令人感嘆啊!
不管執政者怎麼換都是會有殺戮跟壓迫,還有思考的控制跟改變,當然國語也會換一下。
但既然歷史已經發生了,文化也已經形塑了,我們要做的就是紀念,還有把歷史當作墊腳石,去開創更美好的未來,去延續以前的人所追求的事情。
![]() |
![]() |
彰化城感覺好像不會很難攻 |
![]() |
大概跟美軍去阿富汗是同樣的心情 又想要討人民歡心,又怕被民兵暗算。 |
![]() |
攻台的數場戰役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