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3日 星期日

南漢山城

屬於有點悶的一部片,所以比較適合一個人喝個飲料,專心的看。
(雖然是悶片但最後一個小時真的很精彩,每句對話都很漂亮)

明朝還沒亡的時候,清朝進攻朝鮮逼朝鮮改換宗主國,
將朝鮮仁祖跟一班大臣圍在首爾南方的南漢山城時的故事。

這部電影主要探討的是做決定,
有的時候決定無關對錯,純粹是價值觀的問題,孰輕孰重。
所以這部片到後來,是兩個忠臣在辯論,但兩個人都是對的。
究竟該忍辱投降活下去,還是壯烈犧牲,哪一種是大義。

李秉憲雖然因為私生活被韓國人指指點點,但他演的戲幾乎都很好看,
畢竟這一個尷尬的被夾在中間的被指為奸臣的忠臣是很不好詮釋的。
金允錫我一開始把他看成宋康昊,想說宋康昊又沒演這部。
仁祖因為長了鬍子所以沒認出來,後來發現是朴海日,之前看過他主演的
"弓箭之戰",想說他跟滿清人真有淵源,這部戲演仁祖好像不太需要演技,
從頭到尾撲克臉,有點可惜。

跟弓箭之戰一樣,
裡面演滿清人的人真的都剃了鼠尾巴,超醜,真是犧牲,
(環珠格格或步步驚心裡的只剃前面真的是帥很多)
服裝跟語言也真的很有一回事,雖然我也聽不出來是不是滿州話,
但很確定不是韓語。

這部片似乎完全沒有醜化滿州人,就完全中立的描述一個侵略者,
甚至把皇太極的氣勢給演出來,
因此就把焦點給濃縮成--問題都是朝鮮人自己製造出來的:
內鬥、不解決問題而是解決提出問題的人、猶豫不決、罔顧戰士的權益而天真的希冀勝利等等。
也好奇的想--如果當年沒有仁祖反正,而是由李秉憲在雙面君王裡飾演的光海君繼續執政,不知道會做出怎麼樣的決定。

總之,我會覺得韓國人拍出了這麼一部把韓國人自己問題給暴露出來的一部片,並且獲得了不錯的票房,或許是韓國人對於自身歷史的一個救贖,畢竟擁有一個經常被侵略的歷史,但又有愛面子的傳統,能夠正視這件事情並且接受了忍辱這件事情也是很偉大這件事情。

The Fortress.png



2018年3月15日 星期四

印度媽媽餐廳

位於光復路跟國道一號交叉的附近,碰巧的經過就進去吃了,店裡只有印度人,令渴望嘗試道地異國料理的我驚喜不已。環境整潔且裝潢很印度。
老闆躲在餐廳,點餐要敲一下鈴叫他出來。
價位略為偏貴,我點了經典的Dosas 咖哩+dessert,簡單樸素的外表下是令人驚艷的多樣味道。咖哩醬成份,是碎洋蔥,馬鈴薯泥,黑胡椒,炒乾的雞肉塊,跟濃烈的咖哩,似乎沒有辣椒。Dosas就是鍋烤麵皮,略焦充滿麵香。
雖然只是兩片麵皮但吃的非常飽。
中間老闆的女兒跟兒子跑出去買東西,陸續來去幾個印度人家庭,並看起了寶來塢跳舞影片,如果不看向門外會以為正身在國外。
老闆來送上奶茶時提醒說很燙,我並順道問了一下點心的成分,跟我猜的一樣,南瓜,糖跟一點點米,說起來就是印度比例的南瓜糕,南瓜粄。

價位偏貴,但東西好吃,場地乾淨寬敞,應該是適合小聚餐或想當孤獨美食家時適合的餐廳。

2018年3月11日 星期日

火藥時代心得

又是親愛的禮拜一前夕,在這種時候就會想寫點什麼,那來寫一下剛看完沒多久的火藥時代讀書心得吧!

=======

歷史蓋棺經常作的一件事情就是找出失敗者的錯誤,或者歌頌著勝利者的優勢及與眾不同。

譬如勝者英雄如何的小學就會騎馬,一目十行,塞牛尾巴就會動騙過牛主人等等。一切都是勝利者太優秀,敗者太自傲目中無人等等。

回到本書的例子,一般習慣的觀點,歐洲人互相競爭又合作,譬如耕田要互相借馬造就了團體情感,列國輪戰,造就了學習與進步的環境。相反的中國人天朝心態,故步自封,片甲不得入海,自我侷限,所以鴉片戰爭輸了,而且輸了一百年。日本人則因為天資聰穎,愛好團體,明治維新後一日千里打敗中國。等等的論點大家都習以為常並不斷被傳頌,使中國人的悲情持續了很久,直到21世紀才終於被一雪,中國人站起來了,中國人終於驕傲了。

本書作者歐陽泰其實是個金頭髮的美國歷史學家,其研究中國史,火藥時代後的"決戰熱蘭遮"亦是從台江戰役這件小事延伸到背後的更多元素背景探討,似乎也因為如此,也注意到台灣在近代東亞史的崛起而不斷提及。

本書論調其實很簡單,而且跟我前段時間跟朋友討論過的(也許就是幸運的觀看這篇文章的你或妳),歷史的那些已逝去的人們,我們的祖先或者遠在異域的外國捧油的祖先,並不笨而且可能比我們想像中要聰明很多,因為他們的資源遠比我們缺乏,物質 知識 資訊,但要解決的問題也許比我們還棘手。但即使如此,他們以他們僅有的有限的工具,做出最好的選擇;如果我們以後見,上帝視角,去檢討指責惋惜他們犯了錯,並不公允。

因此本書試圖以更多的相關資訊,以最關鍵的兵器元素--火藥為引,去切入當時的中西之爭,模仿與競爭。

也許大部分人之前就知道的,宋元明,中國的火藥技術都是當時最強,但16 17世紀後卻逐步的遜於歐洲。作者有個有趣的觀點,因為中國的城牆太厚,所以大砲的用途比較小,而因此技術進步集中於槍械;反觀歐洲則是大砲用的多所以主要進步在大砲,所以葡萄牙人的佛朗機幾乎成了火炮的代名詞(似乎當時唸佛朗機的音跟Protugal很像)。但雙方一接觸知道對方厲害後就會互相學習對方的槍跟砲,快速的,譬如中國鍛冶工藝好,仿造後反而可能做出優於歐洲的火炮。中國絕不是天朝心態的什麼都不學當鴕鳥,所以徐光啟絕不是異類。

但清朝後的差異卻無法被仿造了,因為此時的歐洲進步是基於科學而生的,如物理的彈道學(白努利定律)及化學的黑火藥(燃燒效率)等等,已經無法單靠仿造。另外清朝因為康雍乾的武功太盛,使得和平持續很久,軍兵早已腐敗,一如台灣國軍,似乎可能比數百年前的明軍還要弱,致使19世紀的清朝對上當時蒸蒸日上的日不落帝國,完全一面倒。

除了中英差距以外,兩個也很有趣但一般課本還沒接納的論點是: 

一. 相較於既得利益者很多且互相牽制而抗拒改革的清帝國,日本的明治維新基本上是一次很徹底的革命,廢藩置縣,廢刀令,中央集權,使得日本的改革很有效率且昭然。甲午日清戰爭就是一次很顯然的例子。孫子兵法的我專為一擊敗了敵分為十。

二. 19世紀中英的接觸後,其實歐洲也是不斷的在進步,新理論新技術新產品也是不斷誕生且是全球化的互相跟進,中國追的並不輕鬆,歐洲技術並非一直停滯著在等著日本跟中國。

最後是,中國在努力了一百多年後,終於又重回其一直以來所習慣的霸權國家。但現今的世界已經不是僅用軍武競爭而已,主要的競爭與合作主題是經濟 環保 人權 能源等等的了。作者期許中國不要再重拾明清只要一安內就開始擴張的舊事,而是盡到強權的義務,成為如習近平所說的"愛好和平的獅子"。

剛好今天習近平剛通過無限任期,往稱帝更近一步,未來會怎麼樣還真難說。

2018年2月18日 星期日

先知之後

那是整個紛爭的結束,卻開啟了另一場似乎更加無法結束的紛爭。

卡爾巴拉戰爭,胡笙為了他心中的正義,與他的追隨者們一起成為殉道者,
是什葉派穆斯林心中永遠的痛,也是這本"先知之後"的最後一個篇章。

胡笙跟哈珊是阿里的兩個兒子,這三個人是什葉派十二伊瑪目(領拜人)的前三位。
穆罕默德42歲時獲得天啟時,穆罕默德的太太海蒂嘉成為他第一個信徒,
隨後就是穆罕默德13歲的堂弟阿里,
之後穆罕默德收阿里為乾兒子(東方的思考會比較難理解,不過就把他當成遊牧民族的習俗不要去理他好了)。
因為穆罕默德一直都沒有兒子,但是似乎(總之是什葉的說法)有暗示過阿里是他的繼承人,
譬如說把他的女兒嫁給了阿里(女兒嫁給堂弟這種事有點難理解)。

總之穆罕默德跟耶穌以及釋迦牟尼佛最大的分別就是,
穆罕默德同時也建立起了伊斯蘭的國家,
所以穆罕默德同時是宗教領袖也是開國國君一般的存在,
為了攏絡當時各方的阿拉伯及泛阿拉伯勢力(伊拉克 敘利亞等),
穆罕默德在正宮太太死掉之後,跟各勢力聯姻,娶了他們的女兒,但是都沒生孩子...
他最寵的太太是蘿莉阿伊夏(53歲vs9歲,於是伊斯蘭一些人說女生合法嫁娶的年紀為9歲)的爸爸阿布巴克爾(巴克爾比穆罕默德還小兩歲)就是麥加的富商。

後來穆罕默德因為發高燒幾天之後就死掉了,由評議會決定由阿布巴克爾也就是穆罕默德的岳父繼承,
成為第一任哈里發(繼承者)。

總之後來又有了兩任哈里發,才終於輪到阿里雀屏中選成為第四任哈里發,
但阿里說他是伊瑪目(領教人)而不是哈里發(繼承人),反正就是比較謙虛就是了。
阿里等了25年終於當上哈里發,但是5年後就被暗殺身亡,
這5年間新生的伊斯蘭也逐漸地開始有分裂的態勢。

哥哥哈珊曾被伊拉克(阿里支持者最多的根據地)擁戴為哈里發,
但後來被敘利亞總督脅迫後將哈里發讓給了敘利亞總督,然後死因成謎。
敘利亞總督穆阿維亞開啟了哈里發的世襲制,於是建立了伍麥葉王朝/白衣大食,
他兒子歐麥爾統治時,伊拉克的庫法發生了抵抗,請胡笙(或譯海珊)前往當他們的王,
但在胡笙前往庫法的途中,被告知了庫法的抵抗已經被鎮壓,
並且歐麥爾會來包圍胡笙的部隊,但胡笙決定要殉道以對抗歐麥爾的不正當繼承。

然後胡笙的追隨者與胡笙就被包圍殉道(陣亡)了,這就是卡爾巴拉戰爭。

總之卡爾巴拉戰爭就是阿里父子三人也就是前三個伊瑪目輪流為了他們的理想而犧牲故事的一個結束,
也成為了什葉派的哀傷故事,什葉派就是shiat ali(阿里的追隨者)的縮寫 shia。

什葉派之後成為了伊斯蘭教的一個大支系,與自稱主流的遜尼派(Sunnah 追隨者)為主要的兩大,
懷著這個悲傷的故事,一直想要為擁有先知血統的阿里家族扶正。
譬如750年時,什葉派的阿布穆斯林 協助穆罕默德叔父 阿布阿拔斯推翻伍麥亞王朝,
建立了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等。


什葉派的早期故事大概就是這樣,之後雖然逐漸淡出政壇成為單純的宗教派系,
但仍然在上個世紀,回到了政治舞台。
什葉派在大部分的伊斯蘭國家都有一些比例,
但在伊拉克跟伊朗的比例最高,伊朗甚至是國教。
雖然什葉派的比例不甚高,大概只有十幾趴,但因為伊朗在中東地區有石油的生產而強大,
而與另一個石油生產國且自認為是遜尼派領導者的阿拉伯(沙烏地王朝)分庭抗體。
兩個國家互爭中東的領導權,並延伸到什葉與遜尼之爭,
在中東不斷的發起代理戰爭,成為當代很不穩定的因素。

2017年9月17日 星期日

沒事別嘴賤-- 宋湣公與南宮長萬的故事

        今天讀東周列國誌的時候,看到這個故事覺得蠻有趣的,分享一下:

        宋國參與了齊國伐魯的戰爭,宋國帶兵大將是猛將南宮萬(順道一提,齊國的大將是鮑叔牙)。不幸的,魯國的大夫們很有戰術頭腦的獻策,加上魯桓公是神射手神助攻,擊敗了齊宋聯軍,南宮萬雖然勇猛但還是負傷被擒,在宋國待了幾個月。

        後來幾個月後,齊魯宋和好,因此把南宮萬送回去。宋湣公有時候會酸一下南宮萬被俘虜很丟臉:"以前我很尊敬你,但後來你被俘虜了,所以我就不像以前這麼尊敬你了",太夫仇牧勸湣公不要一直酸他,這樣子會傷感情,宋湣公總是說:他跟南宮萬交情很好,只是開開玩笑而已。

        一年之後,南宮萬跟宋湣公及宮廷的人們一同出去打獵遊玩,因為南宮萬擅長表演把手戟丟到很高空再接住,獲得眾宮女太監的歡呼,讓湣公有點吃味,於是找南宮萬來玩他擅長的"博局"(早期的下棋),南宮萬一直輸要求再繼續比。宋湣公說:"反正你打輸被俘虜很平常,你還要跟我玩嗎?"(南宮萬抓狂值上升)

        這時剛好周朝有事情有使者來請宋國出使,南宮萬請求去天子首都出差參觀看看,湣公說:"我們宋國是沒有人了嗎?要派一個俘虜去出使周朝"......

        然後,南宮萬就把宋湣公幹掉了,史記上說是用棋盤打死的,有說是用棋盤打斷湣公脖子。

        當初勸諫湣公要對南宮萬好一點的太夫仇牧因為聽到南宮萬犯上而要拿"笏"(文官的手拿memo牌)攻擊南宮萬,結果被南宮萬一巴掌打死,仇牧的牙齒飛出去鑲在木製的門板上...(好獵奇)

        再來就是南宮萬把宋國弄個天翻地覆,試圖擁立一個王子來執政,但後來被比較厲害的王子使用政治實力給幹掉了。南宮萬跟他的八十歲老母後來被處以"醢刑"(剁成肉醬)。



        看完這段反叛沒有成功的故事的心得,畢竟我不會用孔子編春秋或關公看春秋時的那種忠臣不該犯上的觀點,我對南宮萬反而抱持比較多同情,人性是不變的。
        原本深受宋湣公信任的南宮萬而帶兵出征,拚死拚活的作戰,不幸被俘也不能怪他。回來之後,原本尊敬南宮萬的湣公就開始狗眼看人低不給人面子。南宮萬也忍了一年多,最後終於抓狂把碎嘴的湣公給幹掉了。
        南宮萬的謀殺跟一般預謀很久的那種政變謀殺也差很多,完全是失去理智而殺害湣公的,後面也很沒有規劃的試圖找出對他本身最好的結果,當然最後似乎是必然的被正法。這故事真的該做為嘴賤的人的警惕,請多尊重其他人啊。沒事講話不要太酸,要當酸民要適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