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6日 星期一

我們高中從山後到山前依序是三棟樓,"明德"、"親民"、"至善",這三段字來自於古文"大學"的第一段話。

在這個經濟不振,士氣低迷的時代,曾經有個說法叫作"學歷貶值",因為所有的人都去念大學了,所以讓大學變得素質比較低,也讓求職競爭者變多,總之就是讓大學生變得很普遍就沒那麼珍貴的那種想法。

我沒有要反駁,而是想提出一種新的見解。

這是一個機會,對於整個社會的一個機會,因為大家都念了大學了,所以我們溝通的障礙變低了;換言之,我們所有的人,不管名門大學或者野雞大學,只要我們稍微努力一點的去輕鬆闡述跟盡力理解,都是可以互相理解,我們所有人是一個知識的集合體。

我們有幸不是遇到經濟崩解而只是經濟停頓。我們可以不必作難民而只是物質生活被抑制,但這也是個機會給社會去靜下心的去思考,我們將成為怎麼樣的一代,將帶給我們後代怎麼樣的未來。
經濟這種東西是一個馬拉松,有一時的領先,但沒有永遠的輸贏。領先者差不多二十年就可以易主;日本在一代之間GDP超越美國;中國在一代之間,GDP超越日本;韓國在一代之間把台灣遠遠拋下,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確實我們很羨慕他們,老講他們的好話,但是,今天就算我們經濟世界第一,我們下一代也可能很窮;我們與其創造了輝煌的經濟,不如我們留給他們真正可以保值的文化跟觀念想法。

我們經濟確實現在沒那麼好了,但幸好很多的人都念了大學,代表我們大部分的人都可以成為一個知識的"接收者"、"傳遞者",也可以是"創造者"。但我必須聲明,不代表沒念大學的人的不行,只是說念了大學的人就一定擁有了這把溝通之鑰。

這麼大群體的知識份子只要能好好交流,眾志成城,一定會很厲害的創造跟把社會牽引往好的地方。這才是"大學"真正的價值,也是我以為的真正的好的"公民民主"國家。

或許寫了這一篇不算很長但也頗長的文章,但其實也沒講甚麼真的很有建設性的方法;但是真正可以解決大的、長久的問題的方法,絕對不是一篇短文可以解決,而必須是無數的好的觀念去交織建立的。